• 歐寧新聞
    Ou Ning News
    暫時沒有內容信息顯示
    請先在網站后臺添加數據記錄。
    當前位置:
    首頁
    /
    /
    海外誰是下一個中國家電企業的收購目標

    海外誰是下一個中國家電企業的收購目標

    • 分類:歐寧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8-05-23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前段時間傳出的“三家中國公司競購斯洛文尼亞家用電器制造商Gorenje”一事近日塵埃落定。 據相關媒體報道,海信集團有限公司以2.9億歐元成
    功競購Gorenje過半股權,隨后海信方面確認了該則消息。

    縱觀中國家電企業近些年一系列收購、 并購案例不難發現,曾經在世界舞臺上叱咤風云的-些國際大品牌如今已被中國企業收入囊中。伴隨此次海
    信跨國收購案的落聽,聯系到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買買買”, 業內開始熱議,中國家電企業“采購熱”否仍將繼續?中國家電企業
    的下一個收購目標將是誰?帶著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就中國家電企業未來海外收購的動向進行了探討。

    國際化戰略促使收購頻繁

    回顧近些年,中國家電企業的大型收購案例不勝枚舉。2004年, TCL率先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就此拉開了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收購的序幕。2011年,海爾收購日本老牌家電企業三洋, 2012年又收購了世界頂級廚房家電企業斐雪派克; 2015年, 創維收購了德國電視制造廠商美茲的電視業
    務,緊接著海信收購了夏普在墨西哥的生產線。

    2016年,中國家電企業的海外并購達到高峰,不但收購速度加快,出手也全是“大手筆”。先是海爾以55.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GE家電,之后鴻海
    司庫卡,該筆收購最終于2017年年初完成。從以上中國家電企業收購案例來看,逐漸呈現出速度快、規模大等特點,特別是一些在國內相關家電領域處
    于領先位置的企業,出手“闊綽”。面對中國企 業頻繁的國際化收購行為,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在中國市場,本土家電品牌已經基本完成了對外資
    品牌的替代,外資品牌已基本退出各類家電及消費電子產品前三的位置。中國品牌對本土市場完成“收復”之后,下- 步必然會將觸角延伸至國際市
    場,而收購是切入海外市場、完善本地化以及獲取渠道優勢的最快方式。

    另外,中國企業近些年雖收購行為頻繁,但僅是市場運作的集中顯現,并非行業跟風行為。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收購行為是出于收購雙方對未來戰
    略層面的考量,必然是經過雙方長時間調研、協商做出的決定;欺,近些年中國家電品牌強勢崛起,在中國市場消費升級大潮中已擁有較大領先優
    勢,現金流和凈利潤也都較為充足,收購作為夯實市場、拓展國際化之路的有效方式,必然是各大企業在擴大發展中都會考量的。未來,中國企業必將
    通過資本運作,不斷去補齊自身的短板并開拓新市場。

    潛在被收購方稀缺

    經過讓人有些眼花繚亂的2016年,本以為在國際并購市場上或將暫時”偃旗息鼓”的中國家電企業,開始又- -次出手。那么此次海信收購案是否意
    味著將激發新-輪家電市場資本運作?事實上不止海信,長虹早就透露,將力爭實現重大海外并購項目。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從中國家電企業的并購趨勢和速度來看,短時間內,收購國內外已經成型并在行業內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家電企業, 仍將
    是中國家電企業普遍采取全球拓展方式。

    奧維云網(AVC) 副總裁郭梅德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中國家電企業的全球化戰略意向是比較迫切的, 需要通過收購海外市場業務實現快速
    發展和布局,真正成為全球品牌,所以中國企業對海外收購將長時間保持積極態度。

    與此同時,潛在被收購方稀缺也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過去幾年間,世界家電企業之間的并購其實也在進行中。2013年8月, 惠而浦宣布擬以34億
    元人民幣(約合5.52億美元) 收購合肥三三洋的控股權,形成惠而浦、榮事達、三洋、帝度四大家電品牌構成的品牌矩陣。2014年9月, 博世集團和西門
    子股份公司達成協議,羅伯特博世公司收購西門子所持有的合資企業博世和西門子家用電器集團(簡稱博西家電) 50%的股份,交易總價為30億歐元。

    可以看出,全球家電企業”抱團” 謀發展的思路基本-致, 所以未來收購案的促成,需要收購方有戰略意向且有一定資本, 同時所謂"被收購資
    源”的出現也是必要條件,上述條件均滿足, 才具備發生收購的可能性。專業人士指出, 目前中國各大企業擴大國際化發展需求迫切,從需求層面來講
    條件充分。另外,擁有收購實力的各大中國企業正享受中國家電市場消費升級帶來的紅利,財報數據健康,可以說資金層面也不存在軟肋,但在收購目
    標方面,確實需要等待機遇。

    最近行業有聲音傳出,目前國際化家電大牌中,經營狀況一般的松下家電、惠而浦或將成為“求賢若渴” 的中國家電企業下個收購目標。對此郭梅
    德表示:“目前來看, 松下和惠而浦在中國的用戶基礎依然龐大。同時這兩個品牌在技術、設計、品牌三方面仍有博弈的空間和實力,松下電器雖然整
    體在中國市場受阻,但數碼產品、白色家電仍然具備市場份額優勢。短期來看,這兩家企業被收購的可能性并不大。

    發揮聚合效應避免消化不良

    從已經發生的中國企業跨國收購案可以看出,目前消費升級促使家電品牌開始戰略轉型,其中既有收購國際大牌的案例,如海爾收購GE家電,鴻海
    集團收購夏普,;也有收購細分產品品牌的案例,如海爾收購斐雪派克等;還有開辟"第二跑道”,跨界培育新競爭力的案例,如美的收購德國庫卡機器

    未來中國家電企業展開國際收購是否將依舊延續這三個方向?對此,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朱軍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收購案的發生從來
    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彼J為,家電行業整體競爭力都很強,中國企業競爭實力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企業并購行為受多種因素影響,并不像企業
    自身發展是有戰略規劃的。有些時候,需要企業根據機遇來改變原有計劃,當然大方向是圍繞自身發展戰略來補齊短板、擴大長處、統籌布局等。家電
    觀察人士劉步塵也指出:“收購大品牌首先需 要巨大的資金量,比如海爾收購GE家電,花費將近56億美元,這樣的支付能力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的?!?br/>
    如此看來,中國企業國際化收購的腳步仍將會繼續,且未來收購方向也將更多元化。不過有業內分析人士同時指出,收購完成后,中國企業還應充
    分發揮聚合效應,避免發生“消化不良”現象。例如,部分著名品牌在被中國家電企業收購前已經盈利下滑、財務狀況不佳,這就需要中國企業利用自
    身優勢,在汲取被收購方營養的同時,也能夠盤活其既有業務,讓“經典品牌”容光煥發。此外, 中國家電企業收購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國際市場,并力爭在海外有-席之地,所以應該利用好被收購方在其所處領域的技術、渠道、銷售等優勢,做好本地化轉變,以實現收購方從本土企業向國際企業的蛻變

    海外誰是下一個中國家電企業的收購目標

    【概要描述】前段時間傳出的“三家中國公司競購斯洛文尼亞家用電器制造商Gorenje”一事近日塵埃落定。 據相關媒體報道,海信集團有限公司以2.9億歐元成
    功競購Gorenje過半股權,隨后海信方面確認了該則消息。

    縱觀中國家電企業近些年一系列收購、 并購案例不難發現,曾經在世界舞臺上叱咤風云的-些國際大品牌如今已被中國企業收入囊中。伴隨此次海
    信跨國收購案的落聽,聯系到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買買買”, 業內開始熱議,中國家電企業“采購熱”否仍將繼續?中國家電企業
    的下一個收購目標將是誰?帶著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就中國家電企業未來海外收購的動向進行了探討。

    國際化戰略促使收購頻繁

    回顧近些年,中國家電企業的大型收購案例不勝枚舉。2004年, TCL率先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就此拉開了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收購的序幕。2011年,海爾收購日本老牌家電企業三洋, 2012年又收購了世界頂級廚房家電企業斐雪派克; 2015年, 創維收購了德國電視制造廠商美茲的電視業
    務,緊接著海信收購了夏普在墨西哥的生產線。

    2016年,中國家電企業的海外并購達到高峰,不但收購速度加快,出手也全是“大手筆”。先是海爾以55.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GE家電,之后鴻海
    司庫卡,該筆收購最終于2017年年初完成。從以上中國家電企業收購案例來看,逐漸呈現出速度快、規模大等特點,特別是一些在國內相關家電領域處
    于領先位置的企業,出手“闊綽”。面對中國企 業頻繁的國際化收購行為,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在中國市場,本土家電品牌已經基本完成了對外資
    品牌的替代,外資品牌已基本退出各類家電及消費電子產品前三的位置。中國品牌對本土市場完成“收復”之后,下- 步必然會將觸角延伸至國際市
    場,而收購是切入海外市場、完善本地化以及獲取渠道優勢的最快方式。

    另外,中國企業近些年雖收購行為頻繁,但僅是市場運作的集中顯現,并非行業跟風行為。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收購行為是出于收購雙方對未來戰
    略層面的考量,必然是經過雙方長時間調研、協商做出的決定;欺,近些年中國家電品牌強勢崛起,在中國市場消費升級大潮中已擁有較大領先優
    勢,現金流和凈利潤也都較為充足,收購作為夯實市場、拓展國際化之路的有效方式,必然是各大企業在擴大發展中都會考量的。未來,中國企業必將
    通過資本運作,不斷去補齊自身的短板并開拓新市場。

    潛在被收購方稀缺

    經過讓人有些眼花繚亂的2016年,本以為在國際并購市場上或將暫時”偃旗息鼓”的中國家電企業,開始又- -次出手。那么此次海信收購案是否意
    味著將激發新-輪家電市場資本運作?事實上不止海信,長虹早就透露,將力爭實現重大海外并購項目。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從中國家電企業的并購趨勢和速度來看,短時間內,收購國內外已經成型并在行業內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家電企業, 仍將
    是中國家電企業普遍采取全球拓展方式。

    奧維云網(AVC) 副總裁郭梅德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中國家電企業的全球化戰略意向是比較迫切的, 需要通過收購海外市場業務實現快速
    發展和布局,真正成為全球品牌,所以中國企業對海外收購將長時間保持積極態度。

    與此同時,潛在被收購方稀缺也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過去幾年間,世界家電企業之間的并購其實也在進行中。2013年8月, 惠而浦宣布擬以34億
    元人民幣(約合5.52億美元) 收購合肥三三洋的控股權,形成惠而浦、榮事達、三洋、帝度四大家電品牌構成的品牌矩陣。2014年9月, 博世集團和西門
    子股份公司達成協議,羅伯特博世公司收購西門子所持有的合資企業博世和西門子家用電器集團(簡稱博西家電) 50%的股份,交易總價為30億歐元。

    可以看出,全球家電企業”抱團” 謀發展的思路基本-致, 所以未來收購案的促成,需要收購方有戰略意向且有一定資本, 同時所謂"被收購資
    源”的出現也是必要條件,上述條件均滿足, 才具備發生收購的可能性。專業人士指出, 目前中國各大企業擴大國際化發展需求迫切,從需求層面來講
    條件充分。另外,擁有收購實力的各大中國企業正享受中國家電市場消費升級帶來的紅利,財報數據健康,可以說資金層面也不存在軟肋,但在收購目
    標方面,確實需要等待機遇。

    最近行業有聲音傳出,目前國際化家電大牌中,經營狀況一般的松下家電、惠而浦或將成為“求賢若渴” 的中國家電企業下個收購目標。對此郭梅
    德表示:“目前來看, 松下和惠而浦在中國的用戶基礎依然龐大。同時這兩個品牌在技術、設計、品牌三方面仍有博弈的空間和實力,松下電器雖然整
    體在中國市場受阻,但數碼產品、白色家電仍然具備市場份額優勢。短期來看,這兩家企業被收購的可能性并不大。

    發揮聚合效應避免消化不良

    從已經發生的中國企業跨國收購案可以看出,目前消費升級促使家電品牌開始戰略轉型,其中既有收購國際大牌的案例,如海爾收購GE家電,鴻海
    集團收購夏普,;也有收購細分產品品牌的案例,如海爾收購斐雪派克等;還有開辟"第二跑道”,跨界培育新競爭力的案例,如美的收購德國庫卡機器

    未來中國家電企業展開國際收購是否將依舊延續這三個方向?對此,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朱軍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收購案的發生從來
    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彼J為,家電行業整體競爭力都很強,中國企業競爭實力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企業并購行為受多種因素影響,并不像企業
    自身發展是有戰略規劃的。有些時候,需要企業根據機遇來改變原有計劃,當然大方向是圍繞自身發展戰略來補齊短板、擴大長處、統籌布局等。家電
    觀察人士劉步塵也指出:“收購大品牌首先需 要巨大的資金量,比如海爾收購GE家電,花費將近56億美元,這樣的支付能力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的?!?br/>
    如此看來,中國企業國際化收購的腳步仍將會繼續,且未來收購方向也將更多元化。不過有業內分析人士同時指出,收購完成后,中國企業還應充
    分發揮聚合效應,避免發生“消化不良”現象。例如,部分著名品牌在被中國家電企業收購前已經盈利下滑、財務狀況不佳,這就需要中國企業利用自
    身優勢,在汲取被收購方營養的同時,也能夠盤活其既有業務,讓“經典品牌”容光煥發。此外, 中國家電企業收購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國際市場,并力爭在海外有-席之地,所以應該利用好被收購方在其所處領域的技術、渠道、銷售等優勢,做好本地化轉變,以實現收購方從本土企業向國際企業的蛻變

    • 分類:歐寧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8-05-23
    • 訪問量:0
    詳情

    前段時間傳出的“三家中國公司競購斯洛文尼亞家用電器制造商Gorenje”一事近日塵埃落定。 據相關媒體報道,海信集團有限公司以2.9億歐元成
    功競購Gorenje過半股權,隨后海信方面確認了該則消息。

    縱觀中國家電企業近些年一系列收購、 并購案例不難發現,曾經在世界舞臺上叱咤風云的-些國際大品牌如今已被中國企業收入囊中。伴隨此次海
    信跨國收購案的落聽,聯系到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買買買”, 業內開始熱議,中國家電企業“采購熱”否仍將繼續?中國家電企業
    的下一個收購目標將是誰?帶著上述問題,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就中國家電企業未來海外收購的動向進行了探討。

    國際化戰略促使收購頻繁

    回顧近些年,中國家電企業的大型收購案例不勝枚舉。2004年, TCL率先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就此拉開了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收購的序幕。2011年,海爾收購日本老牌家電企業三洋, 2012年又收購了世界頂級廚房家電企業斐雪派克; 2015年, 創維收購了德國電視制造廠商美茲的電視業
    務,緊接著海信收購了夏普在墨西哥的生產線。

    2016年,中國家電企業的海外并購達到高峰,不但收購速度加快,出手也全是“大手筆”。先是海爾以55.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GE家電,之后鴻海
    司庫卡,該筆收購最終于2017年年初完成。從以上中國家電企業收購案例來看,逐漸呈現出速度快、規模大等特點,特別是一些在國內相關家電領域處
    于領先位置的企業,出手“闊綽”。面對中國企 業頻繁的國際化收購行為,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在中國市場,本土家電品牌已經基本完成了對外資
    品牌的替代,外資品牌已基本退出各類家電及消費電子產品前三的位置。中國品牌對本土市場完成“收復”之后,下- 步必然會將觸角延伸至國際市
    場,而收購是切入海外市場、完善本地化以及獲取渠道優勢的最快方式。

    另外,中國企業近些年雖收購行為頻繁,但僅是市場運作的集中顯現,并非行業跟風行為。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收購行為是出于收購雙方對未來戰
    略層面的考量,必然是經過雙方長時間調研、協商做出的決定;欺,近些年中國家電品牌強勢崛起,在中國市場消費升級大潮中已擁有較大領先優
    勢,現金流和凈利潤也都較為充足,收購作為夯實市場、拓展國際化之路的有效方式,必然是各大企業在擴大發展中都會考量的。未來,中國企業必將
    通過資本運作,不斷去補齊自身的短板并開拓新市場。

    潛在被收購方稀缺

    經過讓人有些眼花繚亂的2016年,本以為在國際并購市場上或將暫時”偃旗息鼓”的中國家電企業,開始又- -次出手。那么此次海信收購案是否意
    味著將激發新-輪家電市場資本運作?事實上不止海信,長虹早就透露,將力爭實現重大海外并購項目。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從中國家電企業的并購趨勢和速度來看,短時間內,收購國內外已經成型并在行業內擁有一定知名度的家電企業, 仍將
    是中國家電企業普遍采取全球拓展方式。

    奧維云網(AVC) 副總裁郭梅德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中國家電企業的全球化戰略意向是比較迫切的, 需要通過收購海外市場業務實現快速
    發展和布局,真正成為全球品牌,所以中國企業對海外收購將長時間保持積極態度。

    與此同時,潛在被收購方稀缺也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過去幾年間,世界家電企業之間的并購其實也在進行中。2013年8月, 惠而浦宣布擬以34億
    元人民幣(約合5.52億美元) 收購合肥三三洋的控股權,形成惠而浦、榮事達、三洋、帝度四大家電品牌構成的品牌矩陣。2014年9月, 博世集團和西門
    子股份公司達成協議,羅伯特博世公司收購西門子所持有的合資企業博世和西門子家用電器集團(簡稱博西家電) 50%的股份,交易總價為30億歐元。

    可以看出,全球家電企業”抱團” 謀發展的思路基本-致, 所以未來收購案的促成,需要收購方有戰略意向且有一定資本, 同時所謂"被收購資
    源”的出現也是必要條件,上述條件均滿足, 才具備發生收購的可能性。專業人士指出, 目前中國各大企業擴大國際化發展需求迫切,從需求層面來講
    條件充分。另外,擁有收購實力的各大中國企業正享受中國家電市場消費升級帶來的紅利,財報數據健康,可以說資金層面也不存在軟肋,但在收購目
    標方面,確實需要等待機遇。

    最近行業有聲音傳出,目前國際化家電大牌中,經營狀況一般的松下家電、惠而浦或將成為“求賢若渴” 的中國家電企業下個收購目標。對此郭梅
    德表示:“目前來看, 松下和惠而浦在中國的用戶基礎依然龐大。同時這兩個品牌在技術、設計、品牌三方面仍有博弈的空間和實力,松下電器雖然整
    體在中國市場受阻,但數碼產品、白色家電仍然具備市場份額優勢。短期來看,這兩家企業被收購的可能性并不大。

    發揮聚合效應避免消化不良

    從已經發生的中國企業跨國收購案可以看出,目前消費升級促使家電品牌開始戰略轉型,其中既有收購國際大牌的案例,如海爾收購GE家電,鴻海
    集團收購夏普,;也有收購細分產品品牌的案例,如海爾收購斐雪派克等;還有開辟"第二跑道”,跨界培育新競爭力的案例,如美的收購德國庫卡機器

    未來中國家電企業展開國際收購是否將依舊延續這三個方向?對此,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朱軍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收購案的發生從來
    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他認為,家電行業整體競爭力都很強,中國企業競爭實力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企業并購行為受多種因素影響,并不像企業
    自身發展是有戰略規劃的。有些時候,需要企業根據機遇來改變原有計劃,當然大方向是圍繞自身發展戰略來補齊短板、擴大長處、統籌布局等。家電
    觀察人士劉步塵也指出:“收購大品牌首先需 要巨大的資金量,比如海爾收購GE家電,花費將近56億美元,這樣的支付能力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的。”

    如此看來,中國企業國際化收購的腳步仍將會繼續,且未來收購方向也將更多元化。不過有業內分析人士同時指出,收購完成后,中國企業還應充
    分發揮聚合效應,避免發生“消化不良”現象。例如,部分著名品牌在被中國家電企業收購前已經盈利下滑、財務狀況不佳,這就需要中國企業利用自
    身優勢,在汲取被收購方營養的同時,也能夠盤活其既有業務,讓“經典品牌”容光煥發。此外, 中國家電企業收購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國際市場,并力
    爭在海外有-席之地,所以應該利用好被收購方在其所處領域的技術、渠道、銷售等優勢,做好本地化轉變,以實現收購方從本土企業向國際企業的蛻變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推薦新聞

    歐寧科技

    地址: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通安路5-6號
    電話: +86 757 28996870
    傳真: +86 757 28996870
    E-mail: jason_zhou@chinaouning.com

    Copyright ? 2022  廣東順德歐寧科技電器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順德    SEO標簽

    搜索
    幸运彩app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